大灣里 |
||
1. |
大灣: |
一說為平埔族「台灣」社的轉音,一說是大彎曲之地。 |
2. |
汪厝: |
汪氏聚集之地。(現廣德堂一帶 ) |
3. |
塴溪仔墘: |
以三老爺宮溪源,因遇雨常塌土,且在溪邊而得名。(現大灣高中一帶) |
4. |
謝厝: |
謝氏集中之地,為大灣開發最早之地。 (現廣護宮廟後 及謝厝臨水堂一帶) |
5 |
陳厝: |
陳氏集中之地。 |
東灣里 |
||
1. |
溪仔: |
三老爺宮的支流,溪小多成乾谷,後成市集。 (東灣全家便利商店一代) |
2. |
後壁李: |
為李氏聚集之地,以在大灣庄東南後方而得名。(聖巡代天府一帶) |
3. |
巷口: |
荷鄭時為平埔族台灣社部落,以公廨在部落小巷之口,漢人稱為巷口。 (現基督教堂一帶) |
4. |
鹽仔地: |
土壤鹽分較高的土地,井水多鹽水。 (近仁德鹽地仔) |
5. |
營仔: |
前清大灣堡所在,有營房一棟,稱為大灣營仔。(現大灣國小) |
6. |
三塊厝: |
三間民房聚集而得名。 (現大灣國小) |
南灣里 |
||
1. |
劉厝: |
為劉氏聚集之地,位於古鯽魚潭邊,多兼農魚。(現聖巡北極殿一帶) |
2. |
潭墘: |
在鯽魚潭邊,多兼農魚業。 (護尊堂一帶) |
3. |
五叢巷: |
以路旁多林投樹而得名。 |
4. |
淡水公: |
為淡水人客死大灣的安葬地。 (現城隍宮一帶) |
5. |
埔仔尾: |
以鯽魚潭旁草埔之尾而得名。 (現牛車園一帶) |
6. |
後埔: |
位於埔尾之南。 |
崑山里 |
||
1. |
窄巷仔: |
位於鯽魚潭旁,因地勢較南灣低而得名。。「窄巷仔」當時只有幾戶人家,北邊有一條崎嶇不平、幽靜的小徑,就是現在的崑山里國光五街,路寬大約不超過三公尺,牛車只得單道通行,在行駛中遇到牛車來往,輕車被迫讓路,非駛進田間不可,不僅如此,若騎腳踏車遇到同一情況,麻煩更大,因牛車道兩軌被車輛壓得很深,人行道僅約二台尺寬,空車容易換車道,若載貨物,非卸貨扛起來換車道不可,即現天公廟武龍宮凌霄寶殿一帶. |
2. |
潭墘: |
鯽魚潭浮埔(泥沙堆積)而成。 |
3.潭底仔:範圍從烏橋東西兩側起,南到網寮橋,北至土虱堀、三股。以前是鯽魚潭的潭域,乾涸後成為良田,是大灣地區農業的精華區。潭底,是鯽魚潭較低處,故而得名。古鯽魚潭的潭心是位於現今國光五街'崑山國小西邊側門旁烏橋下的大灣中排上. 4.漁寮仔 5.廍 後:日據時期尚無村里,為一農業區。附近有糖部位其之後,故名之。民國五十七年土地重劃後才形成一新社區,原屬南灣村,現今因人口多,再從南灣村分出形成崑山里,所以部後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崑山里。 西灣里 |
||
1. |
頭前李: |
居鯽魚潭畔大灣西邊,為李氏聚集之地。 (舊大灣戲院後方至元帥廟一帶) |
2. |
顏厝: |
顏氏聚集之地。 3.大路:牛車路,現今大勇路到國光八街一帶。 4.八股:現今銀色快手對面。因地勢較高,所以水量較小。水源為鯽魚潭水。 5.三股:現今西灣橋附近。指灌溉的水量,因此地地勢較低,所以水量較大。 6.粉土堀仔:現今高速公路下方。農民們將當地的土粉拌水,調成泥狀,塗抹在水牛身上,可保濕,並可防蚊,是上等的化妝品。 7.烏 橋:現今慈濟回收場前,已改為白色水泥橋。舊時為木造橋,因橋體漆為黑色,故名之。可防蟲蛀及腐蝕。 |
北灣里 |
||
1. |
姓鄭仔: |
為鄭氏聚集之地。 (現國聖宮一帶) |
2. |
廟北陳厝: |
王公廟北方,為陳氏聚集之地。 (現陳厝臨水堂一帶) |
3. |
陳徐楊: |
為陳、徐、楊三氏聚集之地。 (林君郁小兒科診所一帶) |
4. |
西邊王: |
王氏聚集之地。 (現清水宮一帶) |
5. |
黃厝: |
在東西王之間,黃氏聚集之地。 (現觀音廟一帶) |
6. |
東邊王: |
為王氏聚集之地(在黃厝東邊)。 (現寶聖壇一帶) 7.三角湧:位於今信義街1號附近,此地為三條水圳之分水站,由西勢來的圳水在此分流,一北流龍潭,另南流大灣、東灣、六甲店等地,早期,三角湧也是大灣地區小孩戲水、游泳的處所。此地為永康市與歸仁鄉分界,是北灣里、西勢里、西埔村三地之分界點,亦為許縣溪(鹽水溪)與三爺溪(今二仁溪)的分水嶺。 8.蔗 埕:當時,台糖鼓勵農民種植甘蔗,收成後交給台糖,當時甘蔗採收之集放場,牛車從蔗田載運甘蔗揹到此地,再轉換至車墩(即放甘蔗板車),火車定時運至車路漧糖廠製糖。大灣地區有四處蔗埕,一在今永大路和大灣東路交會處(浮圳),一在北灣里北邊,三角湧也是一處,近窄巷仔永大路維冠大樓附近也有一蔗埕。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