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主祀觀音二媽(送子觀音)菩薩,配祀池府千歲,福德正神,黃元帥,紫竹林菩薩及千手千眼菩薩及虎爺,送子觀音乃嬰兒守護神,滿足生男生女的願望,護持胎兒順利生產、母子平安、庇護小朋友平安長大,青年學子求學工作順利。 本廟神聖農曆聖誕日 1.觀音二媽:2月19日 2.黃府元帥:3月19日 3.福德正神:5月19日 4.池府千歲:6月18日 地址:台南市永康區北灣里文賢街391號 公事日:每星期六晚上8點 電話:(06)2725935 請洽楊小姐(Tina Yang) 歡迎你(妳)蒞臨!

目前分類:廟宇的沿革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鄭子寮地名由來,因部落鄭姓居多,因而稱為「鄭仔寮」,古時隸屬於外武定里鄭仔寮庄,日大正9年(1920)市街改正時,更名為「鄭子寮」。自台灣光復後地方自治開始,命名為「成功里」,以為紀念鄭成功開台整治的豐功偉業。民國91年(2002)鄭子寮行政區劃分為成功里與成德里,福安宮就坐落於成功里北安路陸橋附近。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安宮沿革
福安宮主神﹔奉祀順天聖母陳靖姑夫人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以前稱作台灣、台員,是平埔族(台灣族)離開安平、下林(今台南市西南)後所定居的村莊。明鄭時漢人到此向平埔族人租田耕種,仍稱為台灣,後改以同音的大字代替,稱大灣。此地名符其實,不僅地方大(包括六個里),且路小多灣(現已改善許多)。以前南台果菜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的果菜大販(批發商)是大灣人,足見大灣人生意頭腦之好。再加上大灣『水查某』(與永康菜脯齊名),可說是地靈人傑。長久以來,本區以甘蔗、水稻、蘿蔔、玉米為主要作物,尤其市西灣里以西較具鹽分的田土,曾經生產品質良好的金甘蕃茄和黃金甘蕃茄,但因土地現在多變更為建地,這些產品已成為絕響。

廣護宮(舊稱長興王公廟)是本市建廟歷史最久遠的廟宇。在永曆三十三年由謝氏族人自漳州府龍溪縣二十八都寶樹社,迎來謝氏守護神廣惠尊王謝安及侄元帥謝玄神像來此,並獻地集資建廟,稱為王公廟,是漢人的公廟。後來經過歷次的修建,至同治年間已具有三川、四垂、正殿的龍虎井建築。光緒年間又增建左右護龍,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謝水藍等人又集資大修,並易稱為廣護宮。此後又經四十六年、五十七年二次整修。到七十八年重建,歷時四年,耗資一億餘元,廟貌雄偉。本廟宇為本市唯一建於明鄭且未遷離原址者,原應可稱為古蹟,但現與原貌已相去甚遠,已無古蹟風貌。至今只剩同治三年所獻的石香爐一座,甚為可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天上帝護法從神系統是龐大複雜的,除了侍衛從神,還有一批獨具特色的護法從神,如王靈官、五百靈官、八煞將軍、六丁六甲、青龍白虎等,他們具有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神性特徵,能夠在玄天上帝巡察三界之時,忠心耿耿,誓死輔佐玄天上帝,除邪祛惡,專司糾察之職。
1.王靈官,亦稱“玉樞火府天將”。據《新搜神記》記載,王靈官的本名叫王善,宋徽宗時人。又據《列仙傳》講,王靈官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火東靈官王”,久值靈霄殿,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時杭州道士周思得以靈官之法,顯于京師,附神降體,禱之有應。明成祖下令修天將廟,王靈官遂顯於世。宣德中封之為“ 隆恩真君”。道教奉祀王靈官為守護宮觀山門的護法神,民間認為他嫉惡如仇,剛直無私,故十分崇信。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風,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於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瘟疫漫延,災劫四起,本宮清水祖師威靈顯赫,為懸壺濟世,救災救難,挽救狂瀾,發出慈悲憫世宗旨,於庚午年奏鳴上天,奉准籌建廟宇,供眾善信瞻仰奉敬,並成立興建委員會,計劃興建是其緣由。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聖巡北極殿史志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化慶安宮(位於台南市善化區中山路470號,舊名台灣府灣裡街,並為西拉雅平埔族目加溜灣社之舊地。慶安宮前身為荷蘭時期之荷語教習所,清領台時期為文昌閣,再改為天上聖母廟,一地更迭數次,並為全台唯一奉六文昌之廟宇。

由於善化地區為明鄭時期明代大儒沈光文(見附錄一:沈光文)隱居教學之處,加上清代又建文昌閣,故本地文教之風頗盛;台灣文人集會結社之風始於沈光文創立東吟社,嗣後南部地區尤以台灣府縣轄之地詩社紛立,灣裡街(現今善化)在清光緒戊子年六月由生員王提員倡議組織聚奎社,而此社有一項全台僅有的祭典,名為善化五文昌祭,此項祭典在每年的農曆八月中旬丁日舉行,由聚奎社創立者四十二人之子孫輪流奉祭。這樣的古文化是除了台南市之外保存最完整的。[1]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康大灣凌霄寶殿天公廟武龍宮  沿革


    永康大灣凌霄寶殿天公廟武龍宮,俗稱「大灣天公廟」,位處古鯽魚潭地。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南巡宮沿革

自民國六十七年(西元一九七八年),由當時南灣村 楊文賢 先生,由南鯤鯓代天府恭迎吳府三王金身分靈家中鎮宅奉祀。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建廟沿革簡介」
民族英雄鄭成功(開台聖王),抗清復明志切,跨海東征台灣另拓基地,逕抵鹿耳門港外,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府城祀典大天后宮沿革記略

臺、大天后宮之創始: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宮神明遠溯明鄭時期,先民追隨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墾荒拓蕪遷徏曾文溪畔之蘇林二庄(今蘇厝、蘇林) 部落,稼穡之餘,猶延續傳統文化之禮制,而敬天祈神之觀念綿亙古今,傳遞不息,約清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某夜,月色皎潔,清風習習、波光燐燐忽聞神樂悠揚,遠自溪中傳來,清雅耳,霞光燭天,輝煌燦爛,一艘華麗三穡帆船靠溪邊,先民稱奇探望,方悉舟上有出巡王爺李、池、吳、朱、范等綢製神像,紙糊官爺、執事、軍工、水手等一切物品俱備,尾樓有天上聖母神像,始知建醮酬神,放出水之王船先民鑑及種種之因素,決定恭送王船出港,請其另覓他處,如是行經三次,王船皆逆流而回,停靠原處,先民旋而拈香祭拜,請示神意王爺降旨告諭,欲駐此地。

五府千歲駐驛本村,初隱名救世,大展神威,靈蹟昭顯,屢有所聞,救人解疾無數,里巷均霑其福祉,嚴然為村民心靈上之主要慰藉與信仰中心。日據時期,日人實行台胞皇民化政策,廢廟毀神,箝制台胞宗教信仰,建醮祭典活動中斷。台灣光復後,香煙再續,神人共欣,並於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年),謹遵神旨建造王船乙艘,現留存奉祀,斯時王爺曾賜旨預言「三姓十八甲,五聖建大廟」,眾人信疑參半,果不爽言,乙巳年農九月十五日遵奉旨意,將李府王爺遷出舊廟,郭家中暫駐,並成立建設「第一代天府,玉敕真護宮」廟宇。民國五十六年歲次丁未年舉辦「第一代天府玉敕真護宮」成立以來第一科五朝王醮大典。同年農七月十四日深夜,王爺神旨降示廟地「高山圳水,長流好,水流北上方,三角堀,畚箕湖,前通山,後通海之靈穴寶地,並寫「真護宮」建廟用地木牌,定置道路旁排水溝中可向政府購買廟地,果真政府民國五十六年實施農地重劃出餘地,此證明王爺,前言後應,未來先知靈顯神蹟。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朝道光三年(公元一八二三年)以前,南從台南府城、東沿永康鄉洲仔尾、灣港(即今日港南村之塭仔尾溝東南,所謂港底仔之處)北至七股篤加,包括如今的整個安南區及七股部份地區(如康熙時期台南縣古地名位置圖)皆是浩瀚的台江內海,只在西南零星散佈著幾處沙洲,南從喜樹仔、鯤身仔、安平、北線尾、加老灣、南鯤身等形成海峽,港口庄當時因在灣港出口附近而得名。古書有新港(今新市)之北為灣港,灣港之北為竿寮之說。

據老一輩口傳,古時灣港常有帆船進出,其港道可直通頂洲仔(在本鄉嶺奇西面的田地上,有一座有應公祠,上面寫著黃府老爺,祠後有一對旗竿挾,這裡就是頂洲仔的故地)。頂洲仔人常與大陸通商做生意,因此相當富有,有一俚諺說:「有頂洲仔厝也無頂洲仔富,有頂洲仔富也無頂洲仔厝」;可見當時頂洲仔之富有程度。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廟沿革

  主祀神明:玉敕代天巡狩十二千歲
  (俗稱王爺、千歲爺、十二行瘟王)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據時期,「後堀潭庄」位於台江畔新港溪(今鹽水溪)之北,直加弄港(今安定)之東南,北鄰灣裡溪畔蘇厝甲,南與灣港(木柵仔港)相鄰,因沿附台江海岸線,資源豐沛,分佈廣闊,且兼有河運機能及平疇肥沃也之利,是農業開墾與聚落最佳棲息之地,由於四周水路環繞,宛如龍脈穿梭,頗有群龍護地之氣勢,山川地理,鍾靈毓秀,堪稱「龍穴寶地」。又早期墾荒時,多為沼澤、堀潭之地,先民感念,以隨身供奉湄洲「天后媽祖」護祐平安抵台,故落腳棲息之處則題名為『后堀潭庄』之由來。又「后」與「後」同音,有諧音「後堀潭」唸之。

        明鄭時期,先民由福建泉州一帶移徙來台墾荒,尋求發展,爲避免行渡黑水溝(今台灣海峽)之險惡,出發前先民至鄉廟__,恭請「媽祖」木雕神像,隨身供奉來台發展,以求一路平安;由直加弄港登岸,抵達后堀潭庄,各祖籍姓氏(以林、黃姓居多),僅13戶零星分佈,擇地築屋而居,初建聚落。爲感念「媽祖」護祐恩澤,神尊暫奉祀林姓廳堂供膜拜。【據地方耆老傳述,早期隨身渡台「媽祖神像」,係林氏恭請自湄洲祖廟分靈而來,約7寸高】。從此,開啟「后堀潭庄」與「媽祖」之神緣史頁。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麻 豆 代 天 府 - 沿革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臺永華宮奉祀開基廣澤尊王,源自於明永曆十六年 (公元一六六二年) 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由福建南安鳳山寺隨軍恭迎來台,奉祀於台南「山仔尾」 (今臺灣銀行,省南女一帶) 時為南門內之「鳳山寺」。

清乾隆年間本區陳守娘,含冤自盡,陰魂不散,里人恐慌,幸賴尊王神威鎮壓幽魂,地方使得安寧,信眾為感神威顯赫護佑軍民,遂於清乾隆十五年 (公元一七五零年) 倡議捐資建新廟,同時感念陳永華參軍恭迎尊王來台及對地區之貢獻故命廟名為「永華宮」。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廣護宮沿革

      大灣古稱大灣塘,東是溪流,西有巨沼,朝北匯流,於是大灣三面環水,早就有了村座和居民。鄭成功蒞台時,在台南設置承天府,大灣就位於後來的承天府小東門城外,當時有福建漳泉移民謝、汪、李、鄭、王、黃、陳、楊、劉等九大姓族陸續來到這裡並定居於斯,以謝姓為中心點逐步開發而聚成一大村庄乃名之長興里大灣庄。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西代天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永曆年間,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