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禹帝宮簡介

明鄭時期,鄭成功麾下大將參軍陳永華為濟民食裕國用,於現今洲仔尾之北,

蔦松里之南,闢建鹽場並於鹽場西南方建茅屋,供奉楚霸王項羽為鎮殿神明,

寓有明失鹿於中原;迎三閭大夫屈原為配享,寄孤忠遯跡於海隅。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台灣歸屬清朝建制,首任知府蔣毓英將

鹽田官營化,大舉招募庄民拓墾,鹽產日漸倍增且量冠全台,庄民更感恩水神

之庇護,再供奉大夏聖帝夏禹,並尊封為主神,廟則正式定名為「禹帝宮」,

亦是民間少有祀奉屈原的廟宇

位於台南縣永康市的禹帝廟,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這間廟就位在鹽田

廣佈的鹽行地區,過去當地的民眾,不是曬鹽就是捕魚,因此廟裏供奉的五尊

主神,全是和水有關的水神。


廟裏供奉的一帝二王二大夫中神格最高的是治水有功的大禹至於大家所熟

屈原伍子胥則是分列於大夫的職位。

禹帝宮主祀夏禹(水仙尊王之一),為乾隆四十二年(1777),台澎兵備道蔣

元樞所督建,原廟址在今廟西北邊的舊厝地仔一帶,初稱禹帝廟。其後咸豐十

一年(1861)、光緒二十四(1898)年均有整修。民國三十五年新化大地震時

坍毀,翌年遷建皮寮今址,並易稱為禹帝宮。目前的廟貌是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四日動工,至八十三年入廟安座。佔地二百五十坪,建築承襲閩南式傳統飛

檐、複宇,屬三進五門格局,裝飾剪瓷、雕龍造型精美異常且造價非凡。正因

此廟係傳蔣元樞所都建,後人造像祀之,今供奉於右殿。

 

本廟文物除進正殿左右的鐘鼓門外,尚有「澤潤民生」、「積奠九州」、

「聖德參天」三匾。廟內有仿古新刻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

「洲南場錮習陋規示禁碑記」,及民國七十三年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所撰

「鹽行禹帝宮碑記」兩座石碑。

 

成為全台罕見供奉屈原的廟宇,禹帝廟在每年端午節的前夕,都會舉辦慶祝

活動,廟方也希望屈原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操能廣為流傳。


 建廟沿革

鹽行禹帝宮,建廟歷史由來久矣。

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鄭成功,稟於春秋大義,逐菏復台,勵精圖治,以台灣為反清復明根據地。
鄭成功麾下大將,參軍陳永華鞠躬盡瘁,為濟民食裕國用,逐於現今洲仔尾之北,蔦松里之南,闢建鹽場。


鹽場日豐,參軍陳永華於北館寮西闢寮,以納行商走販,洽賈鹽務,商埠鼎盛,鹽商日眾,聚賈成庄,鹽行行庄乃得名。日久,商販遍全台,商機日盛,民生漸裕,庄民咸認此係海神暗中庇祐之功,於鹽場西南,鹽行庄東北角鹽堤,建一茅屋,供奉楚霸王項羽為鎮殿神明,並迎奉三大閭大夫屈原為配享當時,廟雖簡陋,香火卻十分鼎盛。


鄭軍潰敗,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台灣歸屬清朝建制,首任知府蔣毓英奉朝廷令,將鹽田官營化,由官府出資,大舉招募庄民拓墾鹽田。


鹽產日漸倍增且量冠全台,庄民更感恩水神之庇護,
再供奉大夏聖帝夏禹,並尊封為主神廟則正式定名為「禹帝宮」。


廟雖定名「禹帝宮」,每年祭典盛會,仍以農曆六月六日楚王項羽聖誕千秋日為之十月十日祭禹帝之聖禮反而未行,究其因,誠有「身在虜廷,心存漢室」暨「先民開台守節不易」之意。
清雍正四年,鹽正又改,鹽場分洲北,周南兩處,鹽產貿易鼎盛,鹽民鹽商合力將禹帝宮由茅屋改建為瓦,廟之芻型粗具。


乾隆戊寅年,一場暴風雨,北鹽場坍毀,鹽田遷徒至安定,禹帝宮信眾銳減,年久失修,廟貌斑剝。
乾隆四十三年,台澎兵備蔣元樞重建鹽場時,目睹禹帝宮搖搖欲墬,認為褻瀆神,乃捐獻俸祿號召信眾資重建廟宇,規制為龍虎井加雙龍。


現今宮內供奉蔣元樞之神像,實乃信眾飲水思源也,意義重大。


清咸豐十一年,光緒二十四年歷經兩次整修。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歷經氣象使上稱為「新化大地震」之浩劫,禹帝宮全毀。


民國三十六年,庄民於原址東南方約二百公尺處(即見廟址)重建。重建之廟宇格局,仍與乾隆四十三年,本庄弟子再接再厲,集資再建廟宇,並於已丑年竣工。


禹帝宮自己丑年落成,香火鼎盛,庇祐蟻民暨庄境。及至歲次壬申年,當時管理委員會決議拆除重建。民國八十四年,歲次甲戊年農曆十一月十日辰時舉行落成安座大典,乃成今日之規制。


廟落成安座,未舉行謝土儀式,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新改組之管理委員會舉行盛大謝土大典,至此,逐完成全部崇建工程。

本文節錄、參考石萬壽教授撰「鹽行禹帝宮碑記」,該碑鑲着於禹帝宮正殿牆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灣觀音廟 的頭像
    大灣觀音廟

    大灣觀音廟的官方部落格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