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廟沿革

  主祀神明:玉敕代天巡狩十二千歲
  (俗稱王爺、千歲爺、十二行瘟王) 
 
  祭典日期:農曆四月十八日(醮科年另訂)
  同祀神明:
  ‧
總趕公【祭典日期】與王爺同
  ‧ 開彰聖王【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十六日
  
  田都元帥
                  【祭典日期】農曆六月十六日
    田府元帥
  
  雷府大將【祭典日期】農曆十一月十五日
  福德正神【祭典日期】農曆正月十五日
  註生娘娘、虎爺等
  
         本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府千歲,溯其肇建淵源,乃緣起於清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三月,某夜月色皎潔,涼恬風靜,萬籟俱寂之際, 忽聞仙樂悠揚,清雅樂耳,傳自溪中,極目眺望,但見霞光燭天,輝煌燦爛,沿溪徐徐漂來,翌晨村民相偕往視究竟,發現一艘大船饒溪不去,眾人 嘖嘖稱奇,乃手捻清香跪拜祈禱,船靠岸,村民登舟探望,只見艙內遍插十二之綢製令旗,上書名稱「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即張、余、侯、耿 、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府千歲,始知此船係自大陸建醮酬神,漂洋過海而來,斯時,村民皆感神威廣大,感謂航靠本地,乃為吉兆, 必帶來繁榮,庇祐五穀豐登,創業有成,並致戶戶平安,家家禎祥,眾人莫不歡天喜地,恭迎入莊,於溪畔建築茅奄三間(茅舍地址於日據後編為加弄莊 (今之安定鄉)蘇厝三三五番地)。安座奉祀,朝夕焚香膜拜。 嗣後,王爺神威顯赫,求利得利,祈病得瘳,有求必應,遠近聞風參詣者,日增月盛,鄰近之後堀潭、西衛、百二甲、崁頭、胡厝寮、田寮、灣裡 街(今之善化)等村落,廣被神庥,信眾前來祈安求福,增吉納祥者,絡繹於途,香火鼎盛。乃及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歲次壬辰首次建立三朝 王醮(每三年建醮一次,沿例逢丑、辰、未、戌年即行之,略答神恩普施,醮畢,王船放入曾文溪,隨波西流,靠於西港鄉八份下宅十八欉松凹湖處,為 陳朝智發現而告知村民,眾人咸天神下降,乃迎入八份「姑媽宮」奉祀,達三十九載歲月,在由當時西港生員李活水等地方仕紳營往西港「慶安宮」奉祀 ,自此三年一科建醮大曲者廣達九十莊,為西港「慶安宮」王爺溯本思源,蘇厝係其在台開基元祖地,終於回蘇厝降駕指示:「今後建醮王船改為化火。 」且定蘇厝建醮在先,西港蘇其後,兩地間隔一月。
  
 

 

 

 

 

 

 



長興宮由清朝舉人—王藍石題字命名

迨至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眾信咸認草庵實非祀神之所,且為咸念神恩浩蕩,乃倡議重建廟宇,眾善信無不踴躍捐輸,同心協力,推選主事總理蘇起福負責籌建廟身中堂,完竣後並請清朝舉人王藍石(今善化鎮光文里人)題字命廟名「長興宮」。迄於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王賞發起增建之議,遂興建左右兩護室,廟貌更具規模。日據時代,日人實行台胞皇民化政策,廢廟毀神,箝制台胞宗教信仰,加以曾文溪下游常患水災,日人乃以築堤防災為由,強行拆除本宮,致使諸神無所安祀,只得戰祀余莊民集會所,然眾信認為宗教系百年樹德勵行、勸善勉孝之業,豈能使諸神無所憑依、善信膜拜無所乎?遂暗議建廟大舉,惜於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建廟事宜因而受阻。 及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省慶重光,眾善信莫不歡欣鼓舞,紛至克難廟堂(位於本宮現址對面四十公尺處)拈香頂禮,感謝王爺庇護之恩,王海存、蘇元成、趙金保等地方仕紳鑑於廟堂簡陋狹宰,難以彰顯神威,有辱神尊,乃倡議重建,一呼百諾,眾信徒慷慨解囊,共襄善舉,富麗堂皇,美侖美奐之殿宇於三十七竣工,並請新化鎮秀才王則修題字,益增宮殿之輝,六十二年再度興工修繕,本宮外貌更臻於美善之境,緣於香客朝聖,絡繹於途,香火興盛,頗感堂殿狹小,不敷日增香客所需,主任委員梁仙賞倡議擴建,信眾響應熱烈,遂於七十四年八月一日成立重建委員會,擇吉於隔年六月二十五日動土興工,採華南視式之建築,僅略具雛形,預計七十七年四月入火安座,屆時雄偉壯觀廟堂,蘶峨聳立漁村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