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西代天府

 

(1)、保西代天府碑誌

台南縣歸仁鄉大廟村保西代天府,奉祀三老爺,即朱、池、李三王。考之舊籍:朱王諱參,池王諱文魁,李王諱柏瑤,俱唐高宗總章間(西元668~670年)翌府左郎將陳政及政子元光之部。開拓漳州,分戍行臺,闢土立基,長受血食。

保西代天府地佔坪 零點四七三五甲 ,基地 零點二六九五甲 ,建地 零點一零四五甲 ,坐北朝南,庭榕展翠。地靈人傑,香煙鼎盛,為保西境內信仰之中心。信徒分佈於古昔之八保部落。八保區分如下「大人廟、大埔、西勢仔、媽祖廟為頂西保;南潭 七甲 、大宅、 八甲 屬下四保」後經合併為今之 八甲 、 七甲 、媽廟、西埔及大廟等五村。

 

 

(2)、保西代天府地名考略

明延平王鄭成功,光復台灣,設立承天府治,在天興萬年二縣間,分置四坊二十四里,慎思命名,各寓大意。其中天興縣轄之保大一里,寄旨尤深。考保大里轄計三十鄉莊,涵蓋範圍廣及今之台南縣新化、歸仁、關廟三鄉鎮。

清初以「保大里」地大村多,乃折分為二,曰保大東里及保大西里,稍後簡稱去「大」,遂成「保東」、「保西」二里,及乎清季,保西一里又分上下。

保西代天府位在一里之中,固稱「大人廟莊」,近世交通結構變化,東西各莊分歸附近鄉鎮,保西右轄今屬歸仁鄉者獨多;設非代天府存世,則「保西」一名抑且湮忽不可識,此以見祠廟保有歷史之功能,而學術界人士所當重視者也。

 

(3)、保西代天府沿革及重建記要

    保西代天府創建於明鄭時期,奉祀朱、池、李三老爺,建地三零七坪,建築雖簡樸,但寬敞宏偉,在當時是本縣寺廟中,規模最大,香火最盛者。

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曾重修一次。

清道光廿四年(西元1844年)因郭光侯事件,本廟亦遭池魚之殃,被官方燒燬殆盡,至道光廿九年,始募款重建,而恢復昔日風貌。

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鳩資修繕,廟貌更臻巍峨壯觀。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再修粘、廟頂、廟壁…等,於翌年舉辦乙丑科王醮大典。

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台灣淪日已四十餘載,日人推行皇民化政策,除神滅道,大肆焚燬廟宇、神像,意圖消滅台胞民族思想,本廟亦難逃惡運,遭回祿之禍。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香煙再續;民國三十五年廟宇大修,傾圮之殿堂得以恢復舊觀;民國五十年,鑑於堂觀狹隘,乃重建兩旁廂房,增廣活動空間。

民國五十五年翻修廟宇,氣象律新;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舉辦己酉年王醮大典,以慶其成。

民國六十八年向國有財產局承購該地,餘額繼修廟宇,殿堂因而金碧輝煌,煥然一新。

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農曆十月,隆重辦辛酉科第三次建醮大典,盛況空前。

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重建委員會成立,舊廟宇於 民國八十三年九月十七日 拆除,於八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動土重建,歷經四年有餘,嶄新之廟宇終於在民國八十八年二月竣工(如圖六),呈現世人眼前。      

 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歲次已卯年初,成立建醮籌備會;同年 農曆五月廿五日 建醮大典取舟戢開始,正式進入醮事,農歷 十月五日 舉行謝土安座,將醮事帶入高潮,再經王船出廠,轅門官上任,普渡、繞境為最高潮,其盛況空前,並於 農曆十月廿七日 送王船進入尾聲,順利圓滿完成建醮大典,合境平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