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爺宮為蔦松庄廟,主祀三老爺即朱、曹、魏王爺,一般人都認為是清朝時百姓為避諱不直接稱呼鄭成功所採取的一種變通權宜之計。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保西里大人廟(歸仁鄉大廟村)分香奉祀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五月十一日大震災,廟宇倒塌,境眾遂集資改建為七包三進式宮廟,為當時永康上中里、長興、武定、廣儲等里鄉境規模最大的宮廟。民國六十七年,蔦松原庄一六○戶共同捐資改建始成今貌。廟內文物有嘉慶二年左右香爐一只,另有石碑一為乾隆四十年(1775)之「嚴禁混墾蔦松埔暨洲北場廢地」石碑,二為民國六十七年石萬壽所撰「重興蔦松街三老爺宮碑記」。三老爺宮社教中心旁兩株老榕亦有其來源,北株為民國八十六年自蔦松一街移植而來,南株樹幹間有石碑,為嘉慶四年(1799)「蔦松橋重脩碑記」。

        三老爺宮早期所轄範圍包括蔦松街、小橋庄、一甲庄、烏鬼橋、竹林前、大路口、竹林內、大洲、車行、蜈蜞潭、篦麻園等二十四庄,範圍之大,居民財力之雄厚,少有能與之相比者。

後來清朝中葉因與隔壁庄三崁店械鬥以及河川及內海淤積之後街況漸差,人口亦漸漸外移而衰退,到了民國六十七年要蓋廟時只剩160戶共同捐資改建始成今貌。廟內文物有嘉慶二年左右香爐一只,另有石碑一為乾隆四十年(1775)之「嚴禁混墾蔦松埔暨洲北場廢地」石碑,二為民國六十七年石萬壽所撰「重興蔦松街三老爺宮碑記」。三老爺宮社教中心旁兩株老榕亦有其來源,北株為民國八十六年自蔦松一街移植而來,南株樹幹間有石碑,為嘉慶四年(1799){蔦松橋重脩碑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