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主祀觀音二媽(送子觀音)菩薩,配祀池府千歲,福德正神,黃元帥,紫竹林菩薩及千手千眼菩薩及虎爺,送子觀音乃嬰兒守護神,滿足生男生女的願望,護持胎兒順利生產、母子平安、庇護小朋友平安長大,青年學子求學工作順利。 本廟神聖農曆聖誕日 1.觀音二媽:2月19日 2.黃府元帥:3月19日 3.福德正神:5月19日 4.池府千歲:6月18日 地址:台南市永康區北灣里文賢街391號 公事日:每星期六晚上8點 電話:(06)2725935 請洽楊小姐(Tina Yang) 歡迎你(妳)蒞臨!

五條港是昔日清朝時存在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裡的五條商用港道,由北到南分別是

1. 新港墘港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寺八廟,為清朝臺灣臺南府(約今臺南市中西區)十五間寺廟的稱呼:

七寺: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白龍庵五靈堂>交誼境:
(下土地公廟~中樓勝安宮~和意堂~玉皇宮~玉皇太子宮~玉尊堂~三老爺宮~廣安壇~保西宮~聖海宮~舊和順慈安宮~高雄明聖宮~高雄天興宮)!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境」,指的是土地的疆界,「聯境」則是指由若干境所結合成的組織系統,其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團結民間的力量,維護地方的安全。
    府城的境,始於清朝時林爽文事件,而於嘉慶年間逐漸成熟,道光年間清廷所實施的「清莊連甲」政策,可視為「聯境」制度的開端。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區奉祀謝安王公祖(兄弟廟)第二十五屆聯誼大會

中華民國一百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 國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灣以前稱作台灣、台員,是平埔族(台灣族)離開安平、下林(今台南市西南)後所定居的村莊。明鄭時漢人到此向平埔族人租田耕種,仍稱為台灣,後改以同音的大字代替,稱大灣。此地名符其實,不僅地方大(包括六個里),且路小多灣(現已改善許多)。以前南台果菜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的果菜大販(批發商)是大灣人,足見大灣人生意頭腦之好。再加上大灣『水查某』(與永康菜脯齊名),可說是地靈人傑。長久以來,本區以甘蔗、水稻、蘿蔔、玉米為主要作物,尤其市西灣里以西較具鹽分的田土,曾經生產品質良好的金甘蕃茄和黃金甘蕃茄,但因土地現在多變更為建地,這些產品已成為絕響。

廣護宮(舊稱長興王公廟)是本市建廟歷史最久遠的廟宇。在永曆三十三年由謝氏族人自漳州府龍溪縣二十八都寶樹社,迎來謝氏守護神廣惠尊王謝安及侄元帥謝玄神像來此,並獻地集資建廟,稱為王公廟,是漢人的公廟。後來經過歷次的修建,至同治年間已具有三川、四垂、正殿的龍虎井建築。光緒年間又增建左右護龍,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謝水藍等人又集資大修,並易稱為廣護宮。此後又經四十六年、五十七年二次整修。到七十八年重建,歷時四年,耗資一億餘元,廟貌雄偉。本廟宇為本市唯一建於明鄭且未遷離原址者,原應可稱為古蹟,但現與原貌已相去甚遠,已無古蹟風貌。至今只剩同治三年所獻的石香爐一座,甚為可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王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觀音大士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後被地藏王觀音大士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觀音大士的護法將軍。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家將的起源,根據學者研究大致有五種說法:
(1)上界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五福大帝』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