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主祀觀音二媽(送子觀音)菩薩,配祀池府千歲,福德正神,黃元帥,紫竹林菩薩及千手千眼菩薩及虎爺,送子觀音乃嬰兒守護神,滿足生男生女的願望,護持胎兒順利生產、母子平安、庇護小朋友平安長大,青年學子求學工作順利。
本廟神聖農曆聖誕日
1.觀音二媽:2月19日
2.黃府元帥:3月19日
3.福德正神:5月19日
4.池府千歲:6月18日
地址:台南市永康區北灣里文賢街391號
公事日:每星期六晚上8點
電話:(06)2725935
請洽楊小姐(Tina Yang)
歡迎你(妳)蒞臨!
- Dec 16 Mon 2013 07:59
台南藝陣大會師-那菝國小官將首表演
- Dec 16 Mon 2013 07:58
台南藝陣大會師-西勢國小宋江陣
- Dec 15 Sun 2013 20:57
五營令旗
五營神兵(兵馬)本是王爺(如五府千歲等)才有的兵將,受其調派與指揮,不過現在有許多區域性神明,如媽祖、關聖帝君、大道公等都已備有五營神兵,來保衛庄頭,抵禦邪魔與鬼魂。
- Dec 15 Sun 2013 20:54
王爺信仰介紹
「王爺」,也稱千歲、千歲爺、大人、老爺、溫王(瘟王)、代天巡狩等等,稱謂最多,關於祂的問題也最複雜及難以瞭解。在民間,祂是一般神的統稱,種類眾多而複雜,至少包括石頭公的自然崇拜、鄭成功的英靈崇拜、義民爺的亡魂崇拜、溫王的瘟神崇拜、其他神明的泛神崇拜。「王爺」幾乎成為台灣神明的代名詞,因此有句俗語說「大仙的王爺公,小仙的王爺子」。
王爺的傳說來源眾說紛紜,而且種類繁多,從民間的俗話『大仙的王爺公,細仙的王爺子』,可略知其複雜和多樣的信仰類型。有謂明初三百六十進士參朝歸途,船覆溺斃,朝廷憐之,封為王爺,飭地方祀之。有謂明末進士三百六十名,不願仕服清朝,自盡而死,玉皇念其不貳,敕封為王爺,授命下凡,觀察人間善惡,其府稱『代天府』,其巡境稱『代天巡狩』。有謂唐朝有五進士赴考,途中見井中有瘟神下 疫毒,為救眾生免於受難,一齊投井犧性,警示百姓以免用井水中毒,後昇天化神,封為王爺。
相傳計有三百六十王爺,有一百三十二姓,據各方志文獻記載,臺灣地區的王爺姓氏計有: 蘇、林、池、溫、蔡、陳、金、蕭、高、葉、朱、李、馬、張、黃、順、白、紀、吳、范、曹、魏、邢、通、蒼、天、萬、雷、智、康、伍、劉、許、秦、王、潘、郭、清、邱、呂、沈、印、梁、西、吉、連、薛、彭、姚、山、車、羅、莫、杏、誠、何、褚、周、謝、游、楊、巫、余、石、潭、法、鄭、武、國、知、荊、番、抄、型、狄、灝、杰、方、鹽、郝、韓、岳、龍、田、柳、戶、董、崑、倪、徐、糖、江、盧、茅、廉、赫、樊、楓 等九十八姓。
然而以台灣王爺信仰的現況類型作分析,仍不難釐清祂的大玫結構,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大系統,其于大系統如下簡表:
- Dec 15 Sun 2013 20:50
觀世音菩薩
- Dec 15 Sun 2013 20:44
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日,是『七星娘娘的誕辰,也是魁星夫子』的誕辰,同時也是『牛郎』、『織女』二星,一年一度相會的信期,所以本省民間都很重視這個日子。而府城開隆宮的『做十六歲』,深具特色,有別一般二十歲成年加冠禮,在七夕數天前,由孩子的母親娘家開始送來禮物,在父母親陪同下前往該宮向『七娘媽亭』祭拜。這項活動不分男女,只要十六歲即可參加。他們在行禮祭拜後,穿過由父母新所抬起的『七娘媽亭』,鑽過『七娘媽亭』的神案,即被視為成年。隨後再將『七娘媽亭』收入火中焚燒。『七娘媽亭』是竹片和紙糊成,製作十分精緻,有二至三層的樓亭,最上層有七娘媽的神符,原來傳說小孩在未滿十六歲以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鳥(鳥母)來照顧長大,鳥母則是七星娘娘所託,因此七星娘娘遂成了孩子的保護神,小孩在成年之前,當然要向七星娘娘拜謝一番,以示感恩之情。
「做16歲』的成年式禮儀,這項成年禮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由於當時的民眾多半以港口打工的工作維生,而『成人』工資的發放是以16歲為標準,因此每當家中小孩年滿16歲時,父母便會帶往廟中祭拜七娘媽,有感謝神明庇佑孩子長大、從此可領取成人工資的含意。這項特殊的成年禮儀式,從當時一直沿襲至今,也成為府城一項極富特色的傳統習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