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陣起源於福建沿海漳州、泉州一帶,其成員的組織構想來自「水滸傳」的一零八好漢的忠義事蹟。所標榜的「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已深入民間,且依附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星辰的神格,成為廟會酬神的武陣信仰。明嘉靖年間,戚繼光根據江南地形創造「鴛鴦陣」,強調二人成雙成對以二列隊形作為陣勢,陣法操練都與宋江陣相似。到了鄭成功寓台期間,傳聞將當時流行的「鴛鴦陣」演變為今天的宋江陣。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實行屯田制度寓兵於農,陳永華為了方便治理台灣,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成的隊伍。這一說的理由,為明鄭部隊盾牌兵的裝與宋江陣所用的盔甲、盾牌、短刀、雙斧等兵器極為相符;陣式變化及攻守的步驟,更與鄭軍部隊的五梅花操兵法相同。現在台灣民間廟會中,宋江陣頭裡的兵器如雙斧、籐牌、雙刀、斬馬刀…等確實和明鄭時期相同,並且穿鑿附會軀邪除魔功能,所到之處可以保佑大家安康。

例如:團統宗教當中數字的表現,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開四城門、七星陣、八卦陣,以自然觀察所表現的:蜈蚣陣、黃蜂出巢,發自於人文映像的:發彩,在在都表現出傳統壯丁團轉化成宋江陣之後,被賦予蘊含大自然與宇宙的無限想像,當然也脫離不了人民對於生活的期待。



宋 江 獅 陣 是 宋 江 陣 和 獅 陣 的 結 合 , 這 是 個台 灣 獨 有 的 陣 頭 , 它 是 以舞 弄 獅 頭 為 主 , 舞 完 了獅 頭 , 才 做 其 他 的 陣 形 表 演 , 大部分演出的內容仍然是脫離不了宋江陣傳統的基本內容。宋江獅陣有別於一般的廣東獅或北京獅,為台灣特殊武館獅藝文化一的一環,劇說依獅頭的顏色分為青頭獅(綠色)、金獅(金色)、火獅(紅色)…等,各象徵了不同的意義與輩分,而顏色表情誇張的大獅頭,成為宋江獅陣最大的特色。金獅陣跟宋江獅陣很類似,大多流行於曾文溪流域,與宋江獅陣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兩種文化的差別性在於金獅陣裡有一獅旦的角色。而這些獅旦皆由十二歲以下的學童扮演,表演時獅旦在頭上綁上紅彩、身穿肚兜,並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行進時單手不停舞動著彩球,具有引導神獅的作用,為曾文溪流域一帶金獅陣最大的文化特色。



全台目前有兩陣白鶴陣,一為七股寶安宮所有,是為了參加 西港仔香而組成的陣頭,白鶴陣跟金獅陣很 類似,只不過是將金獅和獅旦換成了白鶴及 童子,基本上這二陣可以說是兄弟陣頭,白鶴陣在西港仔香享有特殊的地位,是唯一可 以被允許參加請王過火的陣頭,另一陣則是台南市土城蚵寮仔角的白鶴陣,兩陣為師兄弟,同屬青腳巾系統。

兵器介紹如下:(資料 及照片來源:許春雄及楊錦文伯伯 泓諺、士承編輯整理)
頭旗:拿頭旗的人以八字形揮舞令旗,來發號司令,指揮全隊槍棍並用,並帶動全隊的士氣。
雙斧:執雙斧者為短小精悍、動作敏捷忠義之士,主要任務是在肉博戰中保護頭旗,在「水滸傳」中
       為知名的「黑旋風李逵」。
斬馬刀:攻擊敵人腰部、砍斬馬腿;拿斬馬刀的人須是身材壯碩、身手矯健。
傘:執傘者心思細膩、文武兼具;防雨兼攻防,為寓兵於農時秘密勾射武器。
月牙鏟:由禪杖變化而來,是佛家防身之物,可攻擊敵人頸部、抵擋敵人攻擊兵器。
藤牌/短刀:藤牌護身擋刀箭,右手執短刀攻擊敵人,發揮奇襲效果。
大關刀:鑲七星,形狀像關公大刀,是攻擊性主力,必須由身體健壯的人才能拿。
三叉:叉尖鋒利直取敵人防衛藤牌,為插穿盾甲及攻擊利器。
小關刀:由體形高大、箭步如飛者衝鋒陷陣殺敵使用,橫掃千軍所向無敵。
齊眉棍:在「水滸傳」中最有名舞弄齊眉棍的角色就是打虎英雄武松。

內外環陣
  由頭旗、雙斧開前後門,發號司令揮舞令旗帶領全陣作內外圓環巡視境內。行進間頭旗、雙斧向內「喊圈」,眾將士半蹲碎步前進,響動高舉兵器吆喝,帶動全隊氣勢。沿村繞境時,宋江陣依此陣法行進「喊圈」時,如遇到「不祥之物」時必然聞之喪膽,保障境內平安。

2.
七星陣
 演出時由頭旗、雙斧帶領全陣繞圈後,頭旗帶頂隊員揮舞兵器彎曲回轉穿梭前進。宋江陣沿村繞境時排「七星陣」可呼風喚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各界答禮時排「七星陣」可否極泰來、好運連年。
3. 穿心(纏鬥)陣
 宋江陣為武陣,在排練內外環陣時猶如隊伍集結探勘地形地物、如有妖邪魔障,開啟前後門隊員攜帶兵器演練穿心(纏鬥),革除妖邪。

4.
牌套陣
 由頭旗、雙斧從前後門帶領全陣環繞陣地後排開對打操練,一列隊形作為陣勢,二人成雙成對、相互套招。頭旗對雙斧、傘對斬馬刀、月牙鏟對藤牌、大關刀對月牙鏟、小關刀對齊眉棍..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灣觀音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